从奖捕食人鲳看生态保护冲动
www.jjjtsb.com?2012-07-13 16:45? 钱桂林?来源: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
广西柳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12日透露,经过3天的捕捞、垂钓等作业,在报告发现食人鲳的柳江河段内尚未发现食人鲳的踪迹。13日18时起,全市将结束集中诱捕食人鲳行动,每捕获一条食人鲳奖励1000元的悬赏承诺同时结束。截至12日上午,无人捕获食人鲳。相反,市民却捕获到柳江河里其他鱼类约90公斤。(7月13日京华时报) 因食人鲳连伤两人事件,柳州市有关部门为灭杀这一外来入侵生物,消除市民紧张心理,从9日起组织捕鱼高手在重要河段布下1万多米长的渔网,悬挂肉饵诱捕食人鲳。同时鼓励市民参与,并宣布在集中诱捕阶段市民每抓获一条食人鲳奖励1000元。应该说,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,既有利于保护江河免遭外来物种的入侵,也有利于保障民众的安全。不过,“鲳门”失火,殃及柳江鱼,食人鲳一条没捕着,其他“奉公守法”的鱼类反倒纷纷进了鬼门关。所幸的是,柳州市有关部门在民众的质疑声中紧急叫停,误捕的其他鱼类数量不大。 广西柳州有关部门为了显示执政为民的高姿态,出台了每捕获一条食人鲳奖励1000元的政策,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许多人就是奔着这丰厚的奖金去的。如果捕捞者不管是“鲳”非“鲳”,统统一“网”打尽,能不破坏柳江河的生态吗?诸如此类的政策设计漏洞,还可举出很多。如垃圾焚烧厂未经村民同意便仓促上马,结果因村民的阻挠而半途而废;铲去村民的庄稼改种树苗,结果酿起官民对立的群体事件…… 政府出钱维护良好的生态,按理说绝对是好事。为什么“环保”往往会变成“坏保”呢?关键还是政绩观作祟之下形成了生态保护冲动,地方百姓不领情,社会舆论不给面子。政府要想在生态保护上好心有好报,须做到“三证”齐全。一是外地经验佐证。每一个生态保护政策或措施在出台前,有关部门不妨派人到外地去学一些成功的经验,然后结合地方特色灵活变通。二是专家论证。地方生态保护政策或措施是否科学完备,有关部门须聘请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,权衡利弊。三是民意代表听证。有关部门要认真遴选社会各界民意代表举行听证会,倾听民众对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。 广西柳州围捕食人鲳事件,反对声浪如此巨大,这恐怕是当地有关部门始料未及的。其实,要办好这件事并不难,关键是要去除生态保护冲动,切忌乱拍脑袋。 |
- 心情版
-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
- 查看心情排行>>
- [ 06-02]对神农架的生态保护要加以“保护”
- [ 12-25]生态旅游应成生态保护神